衢州市康诚培训有限公司!

13757056196
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 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资讯

联系我们Contact Us

康诚培训有限公司

手机:13757056196

座机:0570-2299958 

邮箱:347486753@qq.com

网址: www.kclzjy.com

地址: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振兴中路一巷152号

孩子心理出现问题的信号

2021-07-28 11:12:51

七月五日央视的一则新闻震惊了整个心理学界,即“心”病也要治,广东把“心理疗法”纳入医保基金!

目前,精神需求在物质上有了很大的提高,大人如此,儿童更是如此,目前,心理问题心理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低。

2019年3月,《心理健康蓝皮书》《中国全国心理健康发展报告(2019~2020)》正式发布,本书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完成,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完成的2020版《心理健康蓝皮书》正式发布。

结冰非一日之寒,尽早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,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,孩子身体健康我们非常关心,但您是否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?

儿童在小学阶段,请家长要多注意以下信号,注意以下常见的心理问题。

一、虽大,上小学了,还爱吮吸手指。

业绩:

儿童常常吸吮手指,以吸吮大拇指为主,严重者还会使拇指变形。

首要理由

二、婴儿在1岁内喜欢吮吸手指,这是正常现象,三个原因是:婴儿通过嘴来认识世界,有东西就会塞到嘴巴里;长牙阶段也会通过吃手“抚摸”牙床,让自己舒服,因为缺乏安全感是因为婴儿通过嘴来认识世界的。一般情况下,1岁以后,随着宝宝进入幼儿期,不再需要通过吸吮满足心理需要,寻求安全感。

在小学时,孩子仍然有吮指行为,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信号,关于孩子缺乏安全感。

介入技术:

1.稳定父母情绪,不过分关注,允许孩子吮吸,不是什么大问题,不强迫孩子立即戒掉,切忌责骂孩子,这不仅让孩子们更多地安抚自己,让孩子更多地去吮吸。

2.家长多与孩子沟通,找出孩子遇到的困难,帮助孩子共同面对困难,增强自信。

3.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模式,多和孩子做一些亲子互动,户外运动,亲子游戏等,多和孩子一起玩,让孩子更多的体验到放松的快乐,赋予孩子更多的活力。

4.非常重要:父母请自我觉察是否总是比较焦虑,在学习或生活上对孩子的要求要比孩子目前的水平偏高,适当降低期望,然后陪孩子一点点稳步提升。

意识到家庭关系尤其是夫妻关系是和谐还是紧张?和谐还是矛盾?暖和还是寒冷?家长是孩子心理安全的基础,孩子是非常敏感的,家庭摇晃不稳,孩子心里就会摇晃,没有安全感。

调节以上4点,随着孩子安全感的提升,自然不用吸吮手指来抚慰自己紧张焦虑。

三、喜欢咬指甲、撕手皮。

有的小孩特别喜欢咬指甲,不用常年剪指甲,有的甚至咬到手掉皮,或者指尖咬到了血,而且明知道咬指甲会痛,还是控制不住。有些小孩喜欢撕手皮,一见手皮就要去撕,连带撕破指甲床。很多父母都不明白孩子是怎么回事。

首要理由

儿童喜欢咬指甲,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缺乏微量元素等身体原因,另一方面是由于心理因素所致。这其中包括父母关心不够、家庭关系不和谐造成孩子压抑、情绪紧张、父母期望值过高、学习压力大等,都与以上一个原因相似。

介入技术:

干预方法,注意调节,除此外,除另外对于撕手皮的孩子,家长可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,补充维生素,减少起皮现象,有助于减少孩子撕手皮的机会。

三、易冲动发脾气或暴怒发作。

有的小孩很容易冲动,稍稍不顺心就会大发脾气,而且攻击性极强,有的父母认为这是天。

与生俱来的性格,还是低情商的表现,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心理问题。

首要理由

尽管有些婴儿确实会因为先天神经系统的反应而有冲动、易激怒的情况,但是,不管先天气质如何,孩子的脾气大与后天的养育和教育环境密切相关。

一起案件:一名四年级的孩子因为脾气暴躁,辱骂老师、殴打老师,到医院做心理咨询,医生了解到该孩子的母亲非常固执和专断。家中夫妻关系,婆媳关系也是水火不断,一触即发。

介入技术:

1.父母首先要做好榜样,身教重于言传,家长一定要自我反省,不要在孩子有面前树立坏榜样,管理好自己的情绪,做孩子的好榜样。

2.然后可以使用以下方法,温和而坚定地帮助孩子控制情绪。

如小孩大发脾气,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,允许孩子发泄情绪,待孩子情绪稳定后,再安抚孩子,讨论下一次遇到同样情况时,该怎么办。

还可以开辟一个冷静角,孩子有情绪时,去冷静一下,冷静下来后再复盘一下事件的过程,这种冷处理的方式对暴怒的孩子也有作用。

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,只要父母用心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。

重点:父母要有爱心和耐心。

四、过分依赖父母或家庭。

有些同学,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,不喝水,不是口渴,而是不想拿水杯,太麻烦了,上课的时候书都没拿出来,老师拨他一下,甚至拨不动。哭闹不愿上学,不愿与母亲分离,6、7岁,仍然非常依赖父母和家庭。

首要理由

一般情况下,2岁左右的孩子对家人依恋是很正常的,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适应与成年人分开。

一些大孩子的依赖症很严重,可能是因为从大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大人,比如过度的照顾和保护孩子。

让孩子觉得什么事都需要大人去做。

另外,失去母亲(1岁前)子女的早期照料,可能更容易产生依附问题,变成依赖。

介入技术。

1.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,鼓励他,支持他,感激他!

对明显依赖性的孩子,家长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做一些事情,特别是让孩子体会独立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,慢慢的孩子就会发现脱离父母还有很多乐趣。

2.父母送孩子上学离开孩子时,千万不要不发出一声不响就偷偷溜走或强行离开,一定要和孩子说一声,温和而坚定地说,并告诉孩子什么时候去接孩子,让孩子心里有个数。

3.重视孩子的要求,不要觉得这点小事,有什么大不了的。

个案:有孩子因为老师嗓子大受不了,不肯上学,老师知道后对她比较温柔,孩子还是哭着不肯上学,经过耐心倾听,终于孩子说出内心的心愿,想在家午休。

五、过分害怕。

小孩产生恐惧是很正常的,但是超过了正常范围就需要引起注意了,比如害怕天黑,怕床下有鬼,怕天上掉下一根针,扎死自己或同学,有“上学恐惧症”等。

首要理由

在婴儿时期,人们的恐惧和身体技能的发展、个人的成长经历几乎是成正比的。随著接触事物,经历的活动越来越多,宝宝体验的恐惧感也会相应增加。一般说来,对生病、死亡、孤独、黑暗和想象中怪兽的恐惧在4岁时达到顶峰,而到6岁以后,随着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,恐惧感开始减弱。是否能够及时克服恐惧,与孩子能够及时从父母身边得到的安全感密切相关。

介入技术:

体验孩子的恐惧并安抚+解释事实。

儿童想象力极丰富,常将想象与现实混为一谈,成人应从儿童的角度来认识。

安慰他,不要置之不理,不要否定孩子的恐惧感受,更不要吓孩子。

可多抱抱、轻抚和轻声安慰,以减少孩子的恐惧感;父母应鼓励孩子说出来,在适当地向孩子解释真相的同时,与孩子一起读绘本,了解生命的诞生和死亡等。

衢州市康诚培训有限公司

标签

下一篇:家庭教育方式有哪些?2022-05-11

近期浏览:

关于我们
公司简介
资质荣誉
康诚优势
营业执照
夏季课程
课程师资
学习资料
服务热线:

1375705619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