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任,14岁,我校8年级学生,上期期末考试,语文65分,数学30分,英语25分,三科加起来才120分,春节后,该生不愿意来读书,家长百般劝说,他竟然说“打死也不去!”。“小任老家在外省,小时候由爷爷奶奶带大,小学也在老家读的,等到初中随父母到合川来读了。”小任家长介绍说,儿子初一的成绩还可以,但进入初二后就一落千丈,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差。 “看到别人家孩子的成绩好,我也会经常骂他笨,不知道是不是把他给骂傻了啊?家长有些后悔。假期里小任经常一个人在屋子里玩,被父母责骂后就出去溜达,无论如何就是不肯去读书学习。“我觉得学习最无聊了,干什么都比看书有意思。”小任说,他觉得学习没有意思,因为成绩不好,班上老师讲方言的时候多,他听起来很吃力,后来索性就不听了。由于成绩不好,他感觉老师和同学也不太认可他。小任更是破罐子破摔,每天和班上的几名差生混在一起。“父母也给我请过家教,可是那个老师讲课非常严肃死板,我一点也不喜欢,内容自然也听不进了。”小任觉得,只要不让他去读书,让他干什么他都愿意。
案例分析本案例,症结主要在于孩子自身的学习观念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上。小任厌学的原因主要是他
缺乏学习的成就感,对学习没有兴趣,觉得学习没有意义。这也是目前很多厌学孩子存在的问题。
对策思考1、首先要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,通过谈话不断地挖掘平时被家长忽视的孩子优 秀的地方并给予肯定,比如以前孩子曾做过的让他觉得很有成就的事情。
2、其次,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责任感。要让孩子自己去体会今天的选择将决定他的未来,在思想上真正成熟起来。
3、针对父母的教育方式,父母应该学会尊重孩子、鼓励孩子,要让孩子不断地体验小的成功,比如每次考试哪怕只前进一名,都值得庆贺;父母要不断地对孩子表达自己对他的欣赏,哪怕父母只看到一点,都要对孩子表达出来,孩子会从父母的肯定中获得自信。
4、创造一个轻松、和谐的接纳环境。
首先,召开班会,欢迎小任同学加入新的班集体。使小任同学一进入这个集体,就被友好的气氛所包围,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。
其次,将他的座位调到第 一排。把他从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放到全班最显赫的位置,使他随时得到老师的帮助,进而使他感到老师的友好。
5、改进教学方法,满足小任同学的学习需要。
首先,改变一刀切的教学模式,根据学生的差异,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。
其次,进行个别辅导。
第三,实施合作教学。小组长经过老师的培训之后,代替老师完成一部分课前辅导、课后强化训练的任务。
第四,争取家庭配合。学校定期召开座谈会及时沟通情况,共同研究制定管教方法。
6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、激励作用,促良好的学习、行为习惯的养成。
首先,根据小任同学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,制定评价目标,做到各月评价有侧重,待某个不良行为得到矫正后,方转入下一个评价重点。
其次,在目标实施评价时,采用自评、他评相结合的方法,以肯定成绩为主。在表扬的同时,指出不足,提出改进方向。
结果与反思1、良好的行为习惯基本养成。课上能跟着老师听讲,按时完成作业,课下能和同学融洽相处,能主动为班里做好事。
2、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。
3、要学会倾听孩子在学习上的苦恼,多替他分忧,多给他支持,而非轻易地下定义,说他笨或懒。特别是不能让他和其他亲戚家优 秀的孩子比。
4、和孩子说道理之前,一定要先和孩子建立平等尊重的信任关系,这样,孩子才会将父母当朋友,愿意听从父母的建议。做决定时多征求孩子的意见。
5、可以与孩子分享父母工作或创业的酸甜苦辣,这也是促成孩子成长的重要手段。
6、不要将父母过高的期望一直让孩子背着,否则一旦孩子挑不动了,会选择放弃。